【两会】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来看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提案-政策法规-新闻中心-麒翔体育

【两会】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来看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提案

时间:2020-05-26浏览次数:

今年两会已经进入了第六天,很多提案和建议都已经陆续在各大媒体刊出,其中关于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和体育教育方面的提案更是引起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关注和讨论。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5月23日来自人民日报的消息,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领衔提交为中小学生减负的提案,建议重新梳理制定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给予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激发学校、家长、学生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吴志明等委员提出,加强社会宣传和对家长的引导,将孩子的身心健康排第一位,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孩子成长的自由。


央视新闻的消息,5月25日全国政协文艺程红发言时建议将学生体育教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逐步增加体育成绩在日常考试、升学测试中的占比。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锻炼的有效性。

提案和建议提出后,在家长群体中引发了很多的讨论,但在对当前提案建议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与学习和考试方面更多些,对于国家已经出台的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文件很多家长还是不太清楚。
其实早在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后,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时健康中国行的意见》(国发〔2019〕13号),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也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文件。
在文件中已经针对当前中小学群体的体质健康目标做了具体性的描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主要指标类有如下的内容(摘取)。

领域
序号 指标 基期水平 2022年目标值 2030年目标值 指标性质


(八)中


结果性指标

59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

31.8

≥50

≥60

预期性

说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实施这一评价标准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计算方法:学年体质综合评定总分80分及以上学生数/参加评定学生总人数×100%

60

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约束性

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

61

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光时间1小时以上

倡导性

62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98个小时

倡导性

63

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倡导性

64

学校鼓励引导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及以上水平

倡导性

政府工作指标

65

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

100

约束性

66

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小时)

≥1

约束性

67

学校眼保健操普及率(%

接近100

100

约束性

68

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70

≥90

约束性

69

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

80

90

约束性

从综合结果、个人、政府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化的考核指标,在该指标中针对青少年学生群体的健康指标实际上都已经涵盖了日常的每个时间阶段了,全面而且具体。
通过对以上指标的了解后,我们再去看两会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的提案,将会更容易系统深刻的理解。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层面已经关注并制定了具体的方案,从日常教学到社会支持等方面来保障祖国未来的健康成长。而两会委员的提案更是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具体更务实的指导方向,让我们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体系也更加的完善和科学,更符合我们的国情。